王雱
眼儿媚
杨柳丝丝弄轻柔。烟缕织成愁。海棠未雨,梨花先雪,一半春休。
而今往事难重省,归梦绕秦楼①。相思只在,丁香②枝上,豆蔻③梢头。
【作者简介】
王雱字元泽,北宋王安石之子。举进士,累官天章阁待制兼侍讲,迁龙图阁直学士。早卒。
【注释】
①秦楼: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萧史所居之楼。此指王雱妻独居之所。
②丁香:常绿乔木,春开紫或白花,可作香料。
③豆蔻:草本植物,春日开花。
【评解】
相传因王雱多病,父安石令雱妻独居楼上,后王雱病卒,妻别嫁。这首词抒写春半相思之情。景极工而情极婉。柳烟织愁,梦绕秦楼,已可概括其意;更加以“海棠未雨”、“相思只在”诸句,愈见愁浓思深。全词轻柔婉媚,细腻含蓄。情思缠绵,欲言不尽。
【集评】
薛砺若《宋词通论》:王雱词虽不多见,然较介甫蕴藉婉媚多矣。足见当年临川王氏家学一斑。
苏过
点绛唇
高柳蝉嘶。采菱歌断秋风起。晚云如髻,湖上山横翠。
帘卷西楼,过雨凉生袂。天如水,画阁十二,少个人同倚。
【作者简介】
苏过字叔党,苏轼季子。家颍昌,营湖阴水竹数亩,名“小斜川”,自号斜川居土,有《斜川集》。叔党翰墨文章,能传其家学,故当时有“小坡”之称。
【评解】
这首词通过初秋景物的描写,委婉含蓄地表露了怀人之情。上片写景。高柳蝉嘶,湖山横翠。秋风菱歌,晚云如髻。一派清秋景色。下片抒情。帘卷西楼,雨后生凉,独自倚栏,益增怀人秋思。全词构思清新,秀媚有致。
【集评】
《瑯环记》:苏叔党翰墨文章,能世其家,士大夫以小坡目之。靖康中,得倅真定,赴官次河北,道遇绿林胁使相从,叔党曰:若曹知世有苏内翰乎?吾即其子。肯随尔辈求活草间耶?通夕痛饮,翌日视之,卒矣。惜乎,世不知其此节也。
《宋词通论》:苏叔党当时有“小坡”之称。他的《点绛唇》作得很秀媚有致。
魏夫人
菩萨蛮
溪山掩映斜阳里,楼台影动鸳鸯起。隔岸两三家,出墙红杏花。
绿杨堤下路,早晚溪边去。三见柳绵飞,离人犹未归。
【作者简介】
魏夫人,襄阳(今属湖北)人,道辅之姊,丞相曾布之妻,封鲁国夫人。她的词得力于《花间集》,其婉柔蕴藉处,极近少游。
【评解】
这首词抒写离人相思之情。上片着意描写春景。楼台影动,鸳鸯惊起。杏花出墙,斜阳掩映,溪山如画,春色满眼。下片借景抒情。每日在溪头路边徘徊,虽已三见柳絮纷飞,而离人犹未归来。对此良辰美景,不禁触动绵绵相思之情。全词婉柔蕴藉,优美自然。
【集评】
朱晦庵云:“本朝妇女能文者,惟魏夫人及李易安二人而已。”(《词林纪事》卷十九)
薛砺若《宋词通论》:她虽不能与易安并论,但在女作家中,确为超群出众之才。词中名句如“隔岸两三家,出墙红杏花”,即与并时诸贤相较,亦为出色当行之作。
《词林纪事》页十九引《雅编》:魏夫人有《江城子》、《卷珠帘》诸曲,脍炙人口。其尤雅正者,则《菩萨蛮》云云,深得《国风·卷耳》之遗。
好事近
雨后晓寒轻,花外晓莺啼歇。愁听隔溪残漏①,正一声凄咽。
不堪西望去程赊②,离肠万回结。不似海棠花下,按凉州③时节。
【注释】
①残漏:漏声将尽。 残:阑也,垂尽之意。 漏:古计时之器。
②赊:远也。
③凉州:乐曲。
【评解】
这是一首伤离之作。雨后轻寒,晓莺啼歇,隔溪残漏凄咽,撩人愁思。上片着重写景,借景抒情。下片抒写别后的相思。去路遥远,不堪西望。离绪满怀,柔肠百结。全词清新雅丽,含蓄凄婉。
【集评】
薛砺若《宋词通论》:魏夫人词见于《词综》者仅《菩萨蛮》、《好事近》、《点绛唇》三阕。她的天才,也由此仅有的三阕,略一窥见。她深得力于《花间集》,其婉柔蕴藉处,极近少游。
点绛唇
波上清风,画船明月人归后。渐消残酒,独自凭栏久。
聚散匆匆,此恨年年有。重回首,淡烟疏柳,隐隐芜城漏。
【评解】
此词上片写景,明月清风,画船载酒,转眼夜阑人散,残酒渐消,独自凭栏,不胜怅惘。下片抒情,叹人生聚散匆匆,别恨年年。那淡烟疏柳,芜城残漏,益增慨叹。这首词,清新雅洁,幽怨缠绵,表现了魏词的特色。
【集评】
薛砺若《宋词通论》:她(魏夫人)在女作家中,确为超群出众之才。词中名句如“愁听隔溪残漏,正一声凄咽”,“淡烟疏柳,隐隐芜城漏”,即与并时诸贤相较,亦为出色当行之作。
李清臣
谒金门
杨花落,燕子横穿朱阁。苦恨春醪①如水薄,闭愁无处着。
绿野带红山落角,桃杏参差残萼。历历危樯②沙外泊,东风晚来恶。
【作者简介】
李清臣,北宋人,(籍贯不详),字邦直。举进士,历官翰林学士,尚书左丞。宋徽宗初立,入为门下侍郎,出知大名府。其词作颇精工。
【注释】
①春醪:酒名。醪:浊酒。
②危樯:指舟船。
【评解】
这首词通过景物描写,抒发作者的惜春情怀。上片写暮春季节,燕子穿阁,杨花飘落,而春醪味薄,难解闲愁。下片写桃杏凋残,绿野草长。晚来风急,又不知花落多少。全词含蓄细腻地表达了作者惜春伤春之情。宛转柔媚,新颖别致。
【集评】
薛砺若《宋词通论》:李清臣《谒金门》一词,亦甚婉媚。
僧仲殊
柳梢青
岸草平沙。吴王故苑,柳袅①烟斜。雨后寒轻,风前香软,春在梨花。
行人一棹②天涯。酒醒处、残阳乱鸦。门外秋千,墙头红粉,深院谁家。
【作者简介】
仲殊字师利,俗姓张氏,名挥,北宋安州(今湖北安陆)人。曾举进士,因事出家。住苏州承天寺、杭州吴山宝月寺。能文,善歌词,皆操笔力就。苏轼曾与之交往。著作有《宝月集》。
【注释】
①柳袅:柳枝柔弱细长貌。
②棹:摇船工具,这里指船。
【评解】
作者着意写景,以景抒情。上片写春景,梨花带雨,柳袅烟斜,表现了风和香软的江南春色。下片写行人,轻舟一叶,浪迹天涯,待到酒醒处,惟见残阳乱鸦。而那墙头红粉,秋千深院,究是谁家?全词清丽和婉,含蓄蕴藉。
【集评】
俞陛云《唐五代两宋词选释》:“雨后”三句及“秋千”三句,景与人分写,俱清丽为邻。而观其“残阳乱鸦”句,寄情在一片苍凉之境,知丽景秾春,固不值高僧一笑也。
南柯子
十里青山远,潮平路带沙。数声啼鸟怨年华。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。
白露收残月,清风散晓霞。绿杨堤畔闹荷花。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。
【评解】
这首词通篇写景。十里青山,数声鸟啼,残月白露,清风晓霞。有声有色地表现了江南的夏季景色。词中上、下片的结句,委婉含蓄地提到人,而且引起对往事的回忆。全词清新雅洁,优美柔和,饶有意味。
【集评】
薛砺若《宋词通论》:黄花庵称仲殊《诉衷情》一调“篇篇奇丽,字字清婉,高处不减唐人风致”。然尚不及其《柳梢青》、《南柯子》二词更为清逸也。在他的词里,只感到一种出家人的清逸和婉情绪,东坡所谓“此僧胸中无一毫发事者”,可以看出他的为人。
僧祖可
小重山
谁向江头遗恨浓,碧波流不断,楚山重。柳烟和雨隔疏钟。黄昏后,罗幕更朦胧。
桃李小园空,阿谁犹笑语,拾残红?珠帘卷尽夜来风。人不见,春在绿芜①中。
【作者简介】
祖可字正平,北宋丹阳(今属江苏)人,苏伯固之子,养直之弟。
住庐山,被恶疾,人号“癞可”。有《东溪集》、《瀑泉集》。工诗,长短句尤佳。曾与陈师道、谢逸等结江西诗社。
【注释】
①芜:众草丛生之处。
【评解】
这首词通篇描写暮春景色,隐隐含露惜春之意,烟柳疏钟,碧波东流,风卷珠帘,桃李园空。转眼春色将尽,对此能无感触!全词清丽隽雅,委婉含蓄。
【集评】
薛砺若《宋词通论》:祖可《小重山》词最为《东溪诗话》所称赏。
释惠洪
青玉案
绿槐烟柳长亭路,恨取次①分离去。日永如年愁难度。高城回首,暮云遮尽,目断知何处。
解鞍旅舍天将暮,暗忆丁宁千万句。一寸柔肠情几许?薄衾孤枕,梦回人静,侵晓②潇潇雨。
【作者简介】
惠洪字觉范,俗姓彭,北宋筠州(今江西高安)人。少年时尝为县小吏,黄山谷喜其聪慧,教令读书。后为海内名僧。以医识张天觉。大观中入京,乞得祠部牒为僧,往来郭天信之门。政和元年,张、郭得罪,觉范决配朱崖,著有《筠溪集》、《冷斋夜话》等书。
【注释】
①取次:即次第也。
②侵晓:天渐明。
【评解】
此词情景交融,抒写伤别、怀人的心情。上片写恨别,离人远去,回首高城,无限怅惘。下片写别后的怀念。梦回人静,夜雨潇潇,益觉凄凉。通篇写得凄婉细腻,情思绵绵。
【集评】
薛砺若《宋词通论》:其(惠洪)诗词多艳语,为出家人未能忘情绝爱者。如“十分春瘦绿何事,一掬乡心未到家。”(《上元宿岳麓寺诗》)“海风吹梦,岭猿啼月,一枕相思泪。”(《青玉案·谪海外作》)以及这首《青玉案》“一寸柔肠情几许?薄衾孤枕,梦回人静,侵晓潇潇雨。”皆是。
徐釚《词苑丛谈》:末人小词,僧徒惟二人最佳,觉范之作类山谷,仲殊之作似“花间”。
千秋岁
半身屏外,睡觉唇红退,春思乱,芳心碎。空余簪髻玉,不见流苏带①。试与问,今人秀整谁宜对?
湘浦曾同会,手搴轻罗盖②,疑是梦,今犹在。十分春易尽,一点情难改。多少事,却随恨远连云海。
【注释】
①流苏带:古时妇女衣饰佩用之物。
②手搴轻罗盖:手擎着轻轻的绮罗伞盖。
【评解】
此词生动地描写一位独处空闺的少妇怀春、叹春的心理、情态。上片描绘少妇春睡时娇懒倦慵的神情体态。缠绵卧榻,半身屏外。唇红残退,春思撩乱。枕上“空余簪髻玉”,身上“不见流苏带”。下片着意人物内心的刻画。追忆往事,令人魂消。“十分春易尽,一点情难改”。结尾两句,情思绵绵,余韵不尽。全词抒情委婉,描写细腻,曲折婉转,柔媚多姿。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所写人物的同情。
无名氏
鱼游春水
秦楼东风里,燕子还来寻旧垒。余寒犹峭①,红日薄侵罗绮。嫩草方抽碧玉茵,媚柳轻窣②黄金缕。莺啭上林,鱼游春水。
几曲阑干遍倚,又是一番新桃李。佳人应怪归迟,梅妆泪洗。凤萧声绝沉孤雁,望断清波无双鲤③,云山万重,寸心千里。
【作者简介】
据《复斋漫录》载:“政和中,一贵人使越州,得辞于古碑阴,无名无谱,亦不知何人作也。录以进。御命大晟府填腔,因词中语,赐名《鱼游春水》。”
【注释】
①峭:尖厉。
②窣:突然钻出来。
③双鲤:谓书札也。
【评解】
这是一首春日怀人之作。上片写景,东风杨柳,碧草如茵,莺啼燕飞,鱼游春水,春天又到人间。下片抒情,桃李争艳,春色如画,而阑干倚遍,望断清波,游人未归。令人思念不已。全词和婉秀美,抒情细腻,绮丽多姿。
【集评】
薛砺若《宋试通论》:此词作得颇为婉丽,极秀美可爱,惜不知作者姓氏。
江亭怨
帘卷曲阑独倚,江展暮云无际。泪眼不曾晴,家在吴头楚尾①。
数点落花乱委,扑鹿沙鸥惊起。诗句欲成时,没入苍烟丛里。
【注释】
①吴头楚尾:豫章地居吴之上游,楚之下游,如首尾相衔接。
【评解】
这是一首思乡之作。上片写登楼远望的情景。独倚曲阑,江天无际,家在何处?下片着意抒情。落花数点,惊起沙鸥。一片乡思,没入苍烟丛里。全词融情入景,以景抒情,写得婉曲柔美,幽雅别致。
【集评】
薛砺若《宋词通论》:词境极冷隽幽倩,如子规啼月,哀猿夜啸,为一切词家所无之境。即两宋最大手笔,亦不能写得如此凄冷动人。
《词综》、《词谱》俱引《冷斋夜话》云:黄鲁直登荆州亭,柱间有此词。夜梦一女子云:有感而作。鲁直惊语曰:“此必吴城小龙女也。”
张思岩《词林纪事》:考《冷斋夜话》并无此记载。
薛砺若《宋词通论》:大约向来以为系龙女所作者,以词境过于凄冷,殊不类人间语,因有此传说耳。
凤栖梧
绿暗红稀①春已暮,燕子衔泥,飞入垂杨处。柳絮欲停风不住,杜鹃声里山无数。
竹枝芒鞋无定据,穿过溪南,独木横桥路。樵子渔师来又去,一川风月谁为主?
【注释】
①绿暗红稀:花落叶茂,春光将尽。
【评解】
这首词着意描写暮春景色,飘逸清雅,意境极美。上片写景。燕子穿杨,绿暗红稀,杜鹃声中,春色将阑。下片写人。竹杖芒鞋,信步所之,与樵子渔父共赏这一川风月。通篇清幽闲雅,饶有韵致,表现出一种超尘出世的气度。
【集评】
薛砺若《宋词通论》:此词口吻,似隐逸方外之士所作,旷逸之气,流露纸上。